《康熙字典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组织编纂的大型字典,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,因此得名。它不仅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工具书,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。《康熙字典》的编纂始于康熙四十九年(1710年),由康熙皇帝下令,张玉书、陈廷敬等学者主持编纂,历时六年完成,于康熙五十五年(1716年)正式刊行。康熙皇帝希望通过这部字典规范汉字的使用,促进文化统一。《康熙字典》共收录47035个汉字,按部首分类,分为214个部首。每个字条下包含字形、读音、释义、出处等信息,内容丰富,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,如《说文解字》、《广韵》等。《康熙字典》对后世的汉字研究、字典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,成为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书,至今仍被广泛使用。